找回密码
 注册

股部局部解剖详细讲解

作者:大江 | 时间:昨天 11:33 | 阅读:11|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关于“股部局部解剖”的详细、系统性的讲解。股部,即通常所说的“大腿”,是下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解剖结构复杂且功能关键。

股部局部解剖

股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和臀沟,下界为经髌骨上方两横指处的环行线。股部的核心结构可以被概括为:由深筋膜分隔的多个骨筋膜鞘,其中包含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等。

一、浅层结构

1.  皮肤:较厚,大腿前内侧的皮肤移动性较大,而外侧和后侧的皮肤较固定。
2.  浅筋膜:含有脂肪、浅血管、皮神经和浅淋巴结。
       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最后在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处穿深筋膜注入股静脉。
           临床意义:大隐静脉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也是心血管搭桥手术常用的取材血管。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上下两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和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集下肢、会阴部和腹壁下部的浅淋巴。
       皮神经:
           股前外侧区:股外侧皮神经(易受卡压导致“感觉异常性股痛”)。
           股前内侧区:股神经前皮支和闭孔神经皮支。
           股内侧区:闭孔神经皮支。

二、深筋膜

股部的深筋膜非常发达,称为阔筋膜。它像紧身裤一样包裹着大腿的肌肉。

   髂胫束:阔筋膜在外侧部显著增厚,形成一条强韧的带状结构。它上端起于髂嵴,下端止于胫骨外侧髁。是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的止点,对维持人体直立和行走至关重要。
   隐静脉裂孔(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一横指处,是阔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缺损。大隐静脉经此孔注入深部的股静脉。孔表面覆盖有筛筋膜。

三、肌室(骨筋膜鞘)

阔筋膜向深部发出三个肌间隔,附着于股骨粗线,将大腿肌肉分隔成三个骨筋膜鞘,即前、内侧和后肌室。
肌室 包含肌肉 主要功能 神经支配 血供
前肌室
(伸肌群)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 伸膝(股四头肌)、
屈髋(股直肌、缝匠肌)
股神经
(L2-L4)
股动脉
内侧肌室
(收肌群)
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大腿内收、
轻微屈髋/旋外
闭孔神经
(L2-L4)
闭孔动脉、
股深动脉分支
后肌室
(屈肌群)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合称腘绳肌) 屈膝、
伸髋  
坐骨神经
(L4-S3)
穿动脉

四、深层结构

1. 股三角

位于大腿前上部的一个三角形凹陷区域,是腹股沟区到股部的过渡区域,内含重要的神经血管。

   边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肉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肉侧缘
       顶:皮肤、浅筋膜和阔筋膜
       底:由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髂腰肌
   内容物(由外向内):NAVEL
       N - 股Nerve:位于股动脉外侧,在股三角内发出分支支配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并发出皮支。
       A - 股Artery:是髂外动脉的延续,为前肌室供血。
       V - 股Vein:位于股动脉内侧,向上延续为髂外静脉。
       E - 空腔(股管):股静脉内侧的一个潜在间隙,是股疝的好发部位。
       L - Lymphatics(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附近。

2. 收肌管(Hunter氏管)

位于股中1/3段,缝匠肌深面,是一个肌性管道,股三角内的神经血管由此通向腘窝。

   边界:
       前壁:缝匠肌和收肌腱板
       外侧壁:股内侧肌
       后壁:长收肌和大收肌
   内容物: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的分支)。
       临床意义:此处股动脉相对表浅,常可触及搏动。隐神经在此处发出,是膝关节手术中易损伤的结构。

3. 血管

   股动脉:下肢的主要供血动脉。在股三角发出: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粗大的分支,在长收肌深面下行,发出:
           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和髋关节,并参与臀部十字吻合。
           3-4条穿动脉:穿过大收肌止点,绕至股后部,供应后肌室肌肉和股骨。
   股静脉:伴随股动脉上行,收集下肢的深静脉血。

4. 神经

   股神经 (L2-L4):来自腰丛,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支配前肌室肌肉和股前区皮肤。
   闭孔神经 (L2-L4):来自腰丛,穿闭膜管进入大腿,支配内侧肌室(收肌群)和股内侧皮肤。
   坐骨神经 (L4-S3):来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沿臀大肌深面下行,进入股后部,支配后肌室所有肌肉(腘绳肌)。通常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五、临床应用要点

1.  股动脉穿刺和插管: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股动脉搏动,是临床进行动脉采血、介入治疗(如冠脉造影)的重要穿刺点。
2.  股疝:腹腔脏器(常为肠管)经股管突至股部,形成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肿块。多见于女性,因女性骨盆较宽,股环较大。
3.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可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干骨折:由于强大的肌肉牵拉,常发生明显移位。例如,股骨上1/3骨折,近端受髂腰肌和外旋肌牵拉而屈曲、外旋,远端受内收肌群牵拉而向上、向内移位。
4.  “腘绳肌”损伤:后肌室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在运动中(如短跑)容易发生拉伤。
5.  膝关节血供:膝关节周围有丰富的动脉吻合网(膝关节动脉网),主要由股动脉的终支(如膝降动脉)、腘动脉的分支和胫前返动脉等构成,对保证膝关节在各种体位下的血供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股部的解剖可以看作是以骨和筋膜为框架,以三个肌室为功能单元,内部走行着由股三角进入,经收肌管下行的神经血管束。掌握这个框架,对于理解下肢的功能和临床疾病至关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