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慢性便秘。 
 
患者数据 
年龄:90岁 
性别:男 
排粪造影 
 
MRI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Coronal T2 
(pre-gel)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Sagittal T2 
(pre-gel)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Axial T2 
(post-gel)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Coronal T2 
(post-gel)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Sagittal T2WI 
Cine defecography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Sagittal 
T2 (lines)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排便失调) 
 
 
Sagittal T2 
(anorectal angle) 
前室:无膀胱膀胱膨出; 后室:无肠膨出。 
 
H线为7.8厘米,M线为5.6厘米。 
 
排便时肛直肠角为79度。 
 
耻骨直肠肌吊带突出,排便时长约 14 毫米。 
 
未发现直肠-直肠或直肠-肛门套叠。 
 
内括约肌:无异常。 
 
括约肌间间隙:不明显; 疏散:不完整。 
 
前列腺尺寸增大(4.6 x 4.5 厘米)。 
 
印象: 
 
中度肛门直肠下降 
 
轻度裂孔扩大 
 
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吊带突出,肛门直肠角减小。 
 
案例讨论 
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是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是排便时耻骨直肠肌的不自主和反常收缩。 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未能放松,导致排便时肛门直肠角减小,导致排便时间延长且不完全。 直肠前突通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有时痉挛性盆底综合征或排便失调可能与心理困扰有关。 
 
可以通过便秘的临床病史、测压评估和异常结直肠测试(例如排粪图或球囊扩张测试)来确认诊断。 
 
Reiner 等人 (2011) 观察到 MR 排便图对于诊断排便失调具有高度敏感性 (100%)。 然而,特异性仅为23%。 肛门直肠角和反常括约肌收缩的联合分析被证明对于诊断排便失调或痉挛性盆底综合征非常有效。 
 
在该病例中,患者患有慢性便秘,肛门直肠角显著减小,并且耻骨直肠肌吊带缺乏松弛。 因此,临床和放射学特征提示痉挛性盆底综合征的诊断。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 MRI 的特异性较低,而且这些结果很容易被 MRI 环境引起的情境性焦虑所模仿,因此透视直肠造影是做出此诊断的首选技术。 
 
参考 
1. Reiner C, Tutuian R, Solopova A, Pohl D, Marincek B, Weishaupt D. MR Defec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yssynergic Defecation: Spectrum of Imaging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BJR. 2011;84(998):136-44. doi:10.1259/bjr/28989463 - Pubm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