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中的多角度缝合是一项关键且具挑战性的高级技术。它要求术者克服腹腔镜手术
[复制链接]
腹腔镜手术中的多角度缝合是一项关键且具挑战性的高级技术。它要求术者克服腹腔镜手术本身的限制(如二维视野、器械活动自由度受限、三角化损失),在非理想角度或狭窄空间内进行精确缝合。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腹腔镜手术中。
腹腔镜模拟训练:141.立体凸点多角度缝合
以下是对腹腔镜多角度缝合的详细解析:
一、 核心挑战与难点
1. 器械自由度受限: Trocar(套管)固定了器械的支点,器械只能在以Trocar为顶点的圆锥体内活动,无法像开放手术那样自由旋转手腕。
2. 三角化损失: 理想情况下,镜头和两个操作器械应形成三角关系。但在深部或狭窄区域操作时,器械和镜头可能被迫近乎平行,导致视野受限和器械打架。
3. 反向操作/镜像效应:
当器械需要越过目标结构进行操作(如缝合肝脏膈面、盆腔深处)时,器械移动方向与目标移动方向相反(镜像效应),需要大脑高度适应。
某些角度下,针的弧度方向与缝合方向不匹配,需要特殊技巧调整。
4. 针持控制困难: 在非标准角度下,精确控制针的抓取、旋转、穿刺和出针变得极其困难。
5. 缝线管理: 在多角度缝合时,缝线更容易缠绕器械、Trocar或其他结构,干扰操作。
6. 深度感知: 二维视野下判断针尖的深度和位置更具挑战性,增加了误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二、 应用场景(何时需要多角度缝合?)
深部盆腔手术: 如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吻合口加固、盆底腹膜关闭)、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颈尿道吻合)、骶前止血。
膈肌缝合: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膈肌脚缝合)、膈肌损伤修补。
肝脏手术: 肝脏断面止血、胆管修复(尤其肝门部)、膈面缝合。
脾脏手术: 脾门止血、脾实质修补。
胃手术: 后壁缝合、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
复杂疝修补: 腹壁缺损关闭、补片固定(尤其耻骨后、肋缘下等区域)。
单孔腹腔镜手术: 所有操作通过一个切口,器械打架和角度限制更为严重,多角度缝合是必备技能。
三、 关键技术要点与技巧
1. 体位与Trocar布局优化:
利用重力: 调整手术台倾斜角度(头高/低、左/右侧倾),让目标区域尽可能位于“视野和器械可及”的最高点,利用重力使肠管等移开。
战略性Trocar放置: 在复杂手术前,预判缝合难点区域,增加辅助Trocar。辅助Trocar应位于能提供最佳缝合角度的位置,有时甚至需要放置在非常规位置(如肋缘下、耻骨上、侧腹壁高位)。使用不同长度的Trocar有时也能改善角度。
镜头Trocar位置: 选择能提供最佳缝合区域视野的Trocar位置,必要时可更换镜头位置。
2. 器械选择:
可旋转针持: 这是多角度缝合的核心工具。其头部可以360度旋转,允许术者在器械轴心不变的情况下,任意调整针的方向以适应缝合角度。熟练掌握旋转功能至关重要。
弯头针持/抓钳: 不同弧度的弯头器械(如30度、45度)能更好地绕过障碍物,进入深部或狭窄空间进行操作。
长杆器械: 对于肥胖患者或深部操作必不可少。
持针器类型: 有些术者偏好锁定式针持,有些则偏好非锁定式以获得更灵敏的触觉反馈。选择适合自己的。
3. 缝合技术核心:
针的预置方向: 在将针送入腹腔前,就在体外根据预判的缝合角度和方向,调整好针在针持上的夹持位置(夹在针的中后1/3交界处最常见)和初始弧度方向。
有效利用旋转:
利用针持的旋转功能,在穿刺前将针调整到与预想的组织穿刺平面垂直(或所需角度)。
穿刺入组织后,通过旋转针持带动针体沿其弧度自然旋转穿过组织,而不是强行推拉。这可以减少组织撕裂。
出针时同样需要旋转调整方向以便于对侧器械抓取。
双手协调与针传递:
主操作手负责穿刺和旋转推进针。
辅助手(通常持抓钳或另一把针持)负责:
暴露: 稳定、清晰地暴露缝合点。
反压: 在针尖即将穿出组织时,在对侧适当位置施加反压力,便于针尖露出并被抓取。
接针: 精确抓取露出的针尖,然后主操作手松开,辅助手将针完全拉出。在多角度下,接针往往是最难的步骤之一,需要大量练习。
“过手缝合”: 当缝合角度极其刁钻(如需要越过目标结构缝合其后壁),可能需要主操作手将针“递”给从另一Trocar进入的辅助手,由辅助手完成该角度的穿刺和出针,主手再协助接针。这需要高超的双手配合。
反向缝合技巧: 针对镜像效应,需要刻意练习反向思维和动作。有时需要将针持翻转180度夹持针尾进行操作。
4. 缝线管理:
保持缝线有一定张力,避免过长垂落缠绕。
助手或术者利用抓钳及时将垂落的缝线提起、理顺。
利用组织或已缝合的线结暂时固定缝线。
使用带吸引器的冲洗装置有时可以吸住并管理缝线。
5. 打结技术:
腔内打结: 是主流,但多角度下更困难。需要调整器械位置,有时甚至需要暂时改变镜头角度来看清线环。使用推结器辅助。
腔外打结 (如Roeder结, Weston结) + 推结器推入: 在某些极其困难的角度下,先在体外打好滑结,再用推结器推入并收紧,可能是更可行的选择。
连续缝合: 对于长距离缝合,连续缝合可以减少打结次数,但需要更精细的缝线管理和收线技巧。
四、 提升技能的要点
1. 模拟训练: 在腹腔镜训练箱中反复练习是关键。使用不同角度(30度, 45度, 60度倾斜)的缝合模块,模拟深部、盆底、膈下等场景。练习不同方向(正向、反向、侧向)的缝合、接针和打结。
2. 观看高手视频: 学习经验丰富术者的操作技巧、Trocar布局思路和应对困难的方法。
3. 尸体操作: 提供最接近真实人体的训练环境。
4. 循序渐进: 从标准角度缝合开始,熟练掌握基础后再挑战更刁钻的角度。
5. 耐心与毅力: 多角度缝合是腹腔镜手术中的高阶技能,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积累。遇到挫折是常态。
五、 重要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始终清楚针尖的位置,避免误伤周围重要结构(血管、神经、空腔脏器)。在视野不清或角度过于困难时,不要强行操作,考虑:
调整体位/Trocar/镜头。
增加辅助Trocar。
中转开放手术(永远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选项)。
组织处理轻柔: 避免过度牵拉或粗暴操作导致组织撕裂。
有效止血: 确保缝合区域止血彻底。
总结:
腹腔镜多角度缝合是体现术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要求术者深刻理解腹腔镜器械的运动学原理,具备优秀的空间想象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双手配合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器械和优化手术布局。克服其挑战没有捷径,唯有通过系统性的模拟训练、观摩学习和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各种复杂腹腔镜手术中游刃有余地完成高质量的缝合操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