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大江 | 时间:2014-10-6 10:24:35 | 阅读:439| 显示全部楼层

       <p>【关键词】 安全文化;消毒供应;应用

“安全文化”的概念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可以理解为将希波格拉底的格言“无损于病人为先”(first do no harm)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之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1]。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2]。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医护质量及病人安危息息相关,在病人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3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对消毒供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范。为了确保消毒供应各个环节的安全,避免不合格的无菌物品供应临床,我们将安全文化概念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 1 明确职责,感悟责任

  1. 1. 1 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配置的工作人员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只占30%,其余70%的工作人员为消毒员和工人。后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身体偏差等情况。由于他们未受过医学专业培训,无基础医学知识,也未在临床工作过,因此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科室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派人员外出学习,请专家来院讲课,同时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消毒供应相关法规知识及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使员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律观念,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国家卫生部新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3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不论什么岗位,都必须做到人人皆知,只有明确了岗位要求及工作标准,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按要求和标准自觉执行,才能保证各项操作的安全,才能确保无菌物品的安全发放。为了了解工作人员对安全知识及消毒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每周进行2次晨会提问,每月进行1次业务考核,考核结果与超劳补贴挂钩。

  1. 1. 2 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安全文化内涵 改善服务,提高效能,保证安全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核心。服务不仅仅表现为传统的微笑、得体的礼仪,更表现在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上。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虽然不像临床医生、护士那样,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但它也如一面镜子,通过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传递,间接的为病人服务,可以说我们的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形象。以前大家通常认为:只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把消毒物品质量关,保证物品发出准确无误,确保患者使用安全,就是优质服务了,往往忽视了服务过程中诚信、优质、方便、快捷、人性化等有效服务这些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工作人员,要随时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给临床科室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真正为临床科室解决困难。我们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将原来分散到每个科室由护士清洗、包装的器械、物品,收回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灭菌。这样即保证了物品灭菌质量,又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

  1. 1. 3 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日常工作行为 我们修订和完善了消毒供应中心每个岗位职责,使每一位同志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感悟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义务,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从身边最熟悉的事入手,从具体工作造成的影响着眼,切实认识到自己工作行为的重要,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

  1. 2 预防为主,识别风险 在安全文化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纠正“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事故难以避免”等错误观点,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确的安全防范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要做到有效地预防风险,除了管理系统要完善以外,识别并确认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原因,有效地监控危险源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各区域管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相对独立,为了更好管理,建立了区域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对本区人员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查对制度落实,使风险降到最低。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风险有:(1)灭菌后物品其灭菌效果化学指示剂变色不符合标准;(2)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灭菌包不合格;(3)错将未消毒或未灭菌物品发给科室;(4)各种消毒或灭菌包内少备、错备用物,用物清洁及性能达不到要求或包内用物与包外标签不符合;(5)抢救用物准备不齐或失效;(6)配制清洗液时,出现品种选择、配制及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器材清洗不洁或损坏;(7)灭菌方式选择错误造成器材损坏。常见原因是: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未执行正确的操作规程等。

  1. 3 强化管理,落实制度 任何法规制度的实施都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规制度也不例外,安全法规制度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安全法规制度是安全的最低要求,但不是保证安全的充分条件。安全法规制度既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强制实施,也更需要借助习俗、惯例、伦理、道德规范等安全文化要素来自觉实施。结合国家卫生部新发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要求,修订和完善了科室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规范每一道工序,每一步流程,并将其编辑成册,形成系统文件,目的是使全体人员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能溯源,做到人手一本,要求仔细阅读,自觉执行,从而提高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洞察、分析和反省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制度落实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建立了科内、科外消毒供应环节质量纠错登记本,随时记录科内外发生的问题,定期汇总,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进措施。(2)建立了征求意见和建议登记本,每周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临床科室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反馈。(3)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随时对各个区域工作人员各环节工作质量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每周进行1次质量分析,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4)对需要及时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利用早交班时间,科主任或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做简短的要求,说明理由及实施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奖勤罚懒,形成自觉执行法规制度的良好习惯。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应用(3009)消毒(491)管理(824)质量(691)服务(239)科室(90)供应(80)文化(79)工作(980)安全(1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4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