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腹腔镜弧环切口缝合训练指南

作者:大江 | 时间:8 小时前 | 阅读:6| 显示全部楼层

腹腔镜下的弧环切口缝合是外科手术中的一项高级基本功,尤其适用于关闭筋膜层(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脐部切口、腹股沟疝修补的套管切口等),能有效预防切口疝。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下面为您整理一份详细的腹腔镜弧环切口缝合训练指南,包括训练模型、步骤、技巧和常见错误。

训练前的准备

一、 所需设备和器材

1.  训练箱/模拟器:腹腔镜训练箱是最佳选择,可以模拟真实手术的视野和操作角度。
2.  腹腔镜镜头和显示器:0度或30度镜,连接至显示器。
3.  光源系统。
4.  手术器械:
       持针器:2把。
       抓钳/分离钳:用于辅助暴露和组织固定。
5.  缝合材料:
       缝针:建议使用雪橇针(ski needle) 或半弧针,相比全弧针更易于在狭小空间内操控和出针。
       缝线:不可吸收或可吸收缝线均可,用于训练建议使用较粗的丝线(如1号丝线),便于观察。熟练后可换成更细的PDS或薇乔线。
6.  训练模型:
       专业硅胶组织模型:带有预制切口的缝合模块。
       低成本自制模型:
           材料:一个带拉链的旧包、一块硅胶垫(或厚实的人工皮革)、一块猪肉/猪皮/鸡皮。
           方法:将硅胶垫或猪皮固定在训练箱内,用手术刀在上面做一个1.5-2厘米的弧形切口,模拟腹壁全层。

训练步骤详解

弧环缝合的本质是一个垂直褥式缝合的演变,其核心是形成一个“U”形或“8”字形的线圈,将切口深部的筋膜层牢固地对合。

第一步:布局与定位

1.  放置套管:在训练箱中,将两个套管以合适的角度和距离放置在模拟切口的两侧。通常呈三角形布局,便于器械交叉操作。
2.  暴露切口:用抓钳将切口的一侧边缘轻轻提起,充分暴露切口深部,模拟提起筋膜层。
3.  持针与进针:
       用主手(通常是右手)持针器以垂直于针弯的角度夹住缝针的中后1/3处。
       将缝线调整到合适的长度,避免过长缠绕。

第二步:第一针(远侧进针)

1.  定位:将针尖垂直于切口远侧的筋膜边缘(距离切口边缘约0.5-1厘米)。
2.  进针:手腕发力,旋转前臂,将针垂直刺入组织。关键:一定要从切口的最深处(模拟筋膜层)穿过,而不是只缝浅表组织。
3.  出针与抓针:
       主手持续推送缝针,直到针尖从切口内露出。
       此时,用副手(左手)的持针器或抓钳,在切口内准确地抓住露出的针尖。
       主手松开,副手将缝针完整地从组织中拉出。这个过程称为“针的交接”,是腹腔镜缝合的难点之一。

第三步:第二针(近侧进针)

1.  弧环形成:将拉出的缝针和线在切口上方形成一个自然的弧线。
2.  反向进针:用主手持针器再次夹住针。现在,从切口近侧的筋膜边缘,同样距离切口边缘0.5-1厘米处,由内向外垂直进针。
       注意方向:这一针的方向与第一针相反,是从切口深部朝向浅表出针。
3.  出针:将针完全推出组织,此时缝线在切口下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U”形环,包裹住了切口两侧的筋膜。

第四步:体外打结

这是最常用和最安全的腹腔镜打结方法。

1.  拉出长端:将缝针从套管中取出,此时你手中会有一根长线(带针端)和一根短线(在组织内)。
2.  绕线:将长线在体外绕持针器2-3圈,形成一个滑结的前置。
3.  推送结:用持针器夹住短线的末端,然后将绕好的长线通过套管推送至切口处。关键:推送过程中,持针器要一直夹紧短线,防止绕好的线圈松脱。
4.  收紧第一结:当线圈到达组织表面时,用两把器械向相反方向拉紧,完成第一个“外科结”。收紧时确保两侧组织对合良好,但不要过度用力导致组织切割。
5.  重复打结:重复步骤2-4,再打2-3个平方结或外科结以固定。
6.  剪线:用腹腔镜剪刀在距离线结约0.5厘米处剪断缝线。

关键技巧与要点

1.  经济性运动:所有操作应在镜头视野内完成,动作幅度要小、精准。避免大范围的“挥臂”动作。
2.  器械协调:主手和副手的配合至关重要。练习“针的交接”直到成为肌肉记忆。
3.  组织平面:时刻牢记你的目标是缝合筋膜层。确保每一针都贯穿了足够深度的组织,否则缝合无效。
4.  双手配合:在收紧线结时,一把器械向下压住组织(充当“对侧手”),另一把器械拉线,可以更好地使组织对合。
5.  缝线管理:时刻注意缝线的位置,避免缠绕器械或镜头。可以用抓钳轻轻夹住多余的线。

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
常见错误 后果 解决方法
只缝合浅表组织 缝合无效,易发生切口疝 进针时确保从切口最深部穿过,充分暴露切口。
针的交接失败 浪费时间,挫败感强 练习在稳定视野下,副手主动、准确地迎向针尖。
组织对合不良/撕裂 愈合不良 ① 进针点离切口边缘足够远(0.5-1cm)。
② 收紧线结时力度均匀,避免暴力。
线结松脱 缝合失败 ① 确保打的是外科结。
② 至少打3个以上的结。
③ 收紧第一个结时务必到位。
缝线缠绕 操作困难,浪费时间 注意缝线的走向,用器械及时理顺。

训练计划建议

1.  初级阶段:在平坦的硅胶垫上练习简单的间断缝合,熟练掌握器械操作和体外打结。
2.  中级阶段:开始在猪皮或带弧环切口的模型上练习弧环缝合。专注于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程的流畅性。
3.  高级阶段:
       增加难度:使用更深的训练模型,模拟肥胖患者的腹壁。
       提高速度:计时完成缝合,追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复杂情况:练习在张力下缝合,或缝合不规则的切口。

总结:
腹腔镜弧环切口缝合是一个“眼、手、脑”高度协同的过程。通过系统、反复的模拟训练,将每一步分解练习并融会贯通,是掌握这项技能的唯一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