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颈根部局部解剖学详细解析

作者:大江 | 时间:昨天 10:21 | 阅读:2|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关于“颈根部”局部解剖学的详细解析。颈根部是连接颈部与胸廓上口之间的过渡区域,结构非常复杂、紧凑,是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和淋巴管进出胸廓的“交通要道”。

一、 定义与边界

颈根部,也称为胸廓上口或胸颈连接区,是指颈部与胸腔前上份之间的区域。

   前界:胸骨柄
   后界:第1胸椎椎体
   两侧界:第1肋

这个区域像一个前低后高的斜面,其核心特征是前斜角肌,它将颈根部分为三个重要的通道。

二、 层次结构

从浅到深,颈根部的层次如下:

1.  浅层结构:
       皮肤 与 浅筋膜:包含颈阔肌、颈前静脉、皮神经等。
       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包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2.  中层结构:
       胸骨舌骨肌 和 胸骨甲状肌(舌骨下肌群):覆盖于气管前方。
       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气管,并形成颈动脉鞘。

3.  深层结构(核心部分):
       颈深筋膜深层(椎前筋膜):覆盖在椎前肌和前、中斜角肌表面,并向两侧延伸至腋窝形成腋鞘,包裹臂丛和锁骨下动脉。
       斜角肌群:
           前斜角肌:是颈根部最重要的标志性肌肉。
           中斜角肌:
           前、中斜角肌之间形成 斜角肌间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胸膜顶:尖的顶端,突入颈根部,其表面覆盖有胸膜上膜(Sibson筋膜),起固定和保护作用。

三、 主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核心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通常以前斜角肌为中心,将颈根部的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前斜角肌前方

这个区域主要包含血管和神经。

   颈总动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上行,分为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
   迷走神经:行走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
   膈神经:极其重要!由第3、4、5颈神经前支组成,从前斜角肌表面(被椎前筋膜覆盖)由外上向内下斜行越过,是颈根部手术中识别和保护前斜角肌的重要标志。
   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前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胸导管(左侧)或右淋巴导管(右侧):在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静脉角)注入血液。胸导管从胸腔上升,在食管左侧注入左静脉角。

2.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之间)

这是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出胸廓上口的通道。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间隙的上部。
   锁骨下动脉:位于间隙的下部。它发出数个重要分支,如:
       椎动脉:向上穿行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进入颅腔。
       胸廓内动脉:向下进入胸腔,供应胸壁。
       甲状颈干:发出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等。

3. 前斜角肌后方

这个区域主要是神经和胸膜顶。

   胸膜顶:肺尖的顶端,向上突出超过锁骨内侧1/3约2-3厘米。其内侧有头臂干(右)和左颈总动脉(左)。
   交感干:位于椎前筋膜的深面,颈椎椎体的两侧。其颈下神经节常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形成星状神经节(颈胸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与第1肋颈之间。

四、 临床意义

颈根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胸廓上口综合征:由于斜角肌肥厚、颈肋(第7颈椎的肋骨残迹)或纤维束带压迫臂丛和/或锁骨下动脉,导致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皮温降低等症状。
2.  中心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置管的常用途径。穿刺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后方的胸膜顶导致气胸,以及避免损伤上方的锁骨下动脉。
3.  膈神经麻痹:手术或外伤损伤膈神经,可导致同侧膈肌瘫痪,影响呼吸
4.  胸导管损伤:在左侧颈根部手术时,若损伤胸导管,可导致乳腺胸(乳糜液漏入胸腔)或乳糜漏(漏出颈部伤口)。
5.  Pancoast肿瘤(肺上沟瘤):肺尖的肿瘤可侵犯颈根部的结构,如臂丛(引起手臂剧痛和霍纳综合征)、交感干、肋骨和椎体。

总结

颈根部是一个结构高度集中的“钥匙孔”区域。掌握其解剖的关键在于:

   中心标志:前斜角肌。
   核心通道:斜角肌间隙(臂丛和锁骨下动脉)。
   重要表面结构:膈神经(前斜角肌表面)。
   重要深部结构:胸膜顶和胸导管。
   框架:椎前筋膜提供了一个理解结构层次和扩散路径的框架。

理解这些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对于外科手术、麻醉穿刺和诊断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