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维度 | 经方派 | 温病派 |
理论源头 | 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明清·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 《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 |
核心理论 | 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br>三焦辨证(上焦、中焦、下焦) |
对病因的认识 | 以“寒邪”为外感病首要病因。“伤寒”为百病之始。 | 以“温邪”、“热邪”为独立病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治疗原则 | 扶阳气,存津液,驱邪外出。强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 保津养阴,清热透邪。强调“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
用药风格 | 药简力宏(经典峻猛):方剂组成严谨,药味少,剂量相对大,直中病所。如麻黄、附子、大黄等。 | 轻灵通透(轻清灵活):用药多选质地轻、气味薄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等,注重宣透和化湿。 |
代表方剂 | 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四逆汤 | 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安宫牛黄丸、三仁汤 |
形象比喻 | 重装甲部队:目标明确,火力强大,力求一击制胜。 | 特种部队/游击战:机动灵活,渗透分化,注重战术和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