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脾脏局灶性病变。
 
 患者资料
 年龄:40岁
 性别:女
 
 CT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non-contrast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C+
 arterial phase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C+ portal
 venous phase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C+
 delayed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Coronal C+ portal
 venous phase
 脾脏中极处可见明显肿块。早期可见轻微异质性造影增强(接近脾实质增强),门静脉逐渐增强,显示低密度血管稀少中心,延迟成像进一步逐渐增强,中心低密度区域逐渐填充。
 
 诊断可能性包括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血管瘤或错构瘤,然而门脉期病变中心血管稀少,延迟序列显示造影剂逐渐填充,因此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是主要可能性。
 
 PET-CT
 CT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Fused
 PET-CT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PET
 脾脏局灶性病变对 FDG 的摄取轻度增加(与相邻的脾脏实质代谢活动相似/略高于)。
 
 MRI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STIR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T2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DWI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Axial
 ADC
 脾脏局灶性病变在 T2 WI 上呈现低信号,中心为高强度信号,并伴有促进扩散。
 
 病例讨论
 患者接受了脾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由纤维组织组成,血管结节大小不一,散在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血管成分由大小不一的血管和内皮衬里组成。无核异形性。无恶性肿瘤。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 (SANT) 是一种最近描述的罕见良性血管病变。
 
 SANT 具有典型的放射学模式。多相 CT 显示中心血管稀少,边缘增强,辐射状血管组织从周围向病变中心延伸。中央逐渐增强,成像延迟,被认为是造影剂从血管边缘“辐条轮”图案穿透病变中心的结果
 
 MRI:与大多数其他脾脏局灶性病变相比,它通常在 T2 WI 上引起低信号。
 
 DWI:与肿瘤局灶性病变相比,它显示促进扩散。
 
 PET-CT:大多数病例未显示 FDG 摄取增加,但一些作者报告 FDG 摄取轻度至中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