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痛经和慢性盆腔痛。 
 
患者数据 
年龄:40岁 
性别:女 
 
MRI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Axial T1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Axial T2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Sagittal T2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Coronal T2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Axial T1 fat sat 
 
弥漫性子宫子宫腺肌症伴卵巢和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 
 
 
Axial T1 C+ 
 
MRI序列显示: 
 
子宫增大,子宫内膜 - 子宫肌层交界区弥漫性增厚(16-20 毫米),T1 中间信号,T2 低信号,与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一致 
明确的右侧卵巢囊性肿块在 T1 上测量为 56 x 50 x 46 毫米的高信号,T1 脂肪与 T2 阴影标志和对比后序列没有增强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持一致 
 子宫骶韧带增厚,主要在右侧以及子宫环,附近有小集合,血液水平与腹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持一致 
 
案例讨论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腹膜下受累的MRI特征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是子宫腺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关于子宫腺肌病的讨论,请参考母文章——子宫腺肌病。 
 
流行病学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约占子宫腺肌病的 2/3。 
 
病理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受累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因此,它被细分为对称性或不对称性。 
 
放射学特征 
超声波 
非特异性,但可能被视为子宫肌层回声结构的异质性。 
 
然而,子宫肌层的体积可能是不对称的,通常会影响宫底区域和后壁。 
 
核磁共振 
在 T2 加权 MR 图像上,弥漫性子宫腺肌病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 - 肌层连接区(许多使用~12 mm 的厚度截止)的弥漫性增厚,具有均匀的低信号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