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作者:大江 | 时间:9 小时前 | 阅读:7| 显示全部楼层
表现
上腹痛。

患者资料
年龄:85岁
性别:女
CT扫描
1.jpg
轴向C+门静脉期

2.jpg
冠状C+门静脉期

3.jpg
矢状C+门静脉期
右肝囊肿。胆囊切除术伴胆道扩张。右肾上腺结节。

轻度乙状结肠憩室病。非环状回肠壁增厚,增强。阑尾正常。

回结肠淋巴结钙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轻度纤维增生反应。无其他腹盆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无游离液体或气体。无盆腔肿块。

L1和L2椎体慢性骨折。L3和L4椎体慢性上终板损伤。

组织病理

宏观:小肠——一段小肠,长约220毫米,宽约20毫米;肠系膜脂肪140毫米 x 70毫米。一端呈墨蓝色,另一端呈绿色。浆膜表面完整无损,除中段可见一处狭窄区域外,未见明显异常,狭窄区域表面呈淡白色变色,距离最近的切除边缘至少100毫米。毗邻狭窄区域的肠系膜脂肪呈褶皱状。切开后,在狭窄且表面变色的肠段下方,可见一处大小为15毫米 x 9毫米 x 6毫米的溃疡性黏膜病变。该病变距离最近的切除边缘(蓝色端)超过100毫米。病变似乎紧邻浆膜表面。未发现其他黏膜异常。与肠系膜脂肪皱褶相对应,实质内可见一边界清晰的病变,大小为19 x 10 x 12毫米,肿瘤灶与两处受累淋巴结相对应。该肿瘤灶距离肠壁至少5毫米。共发现12个疑似淋巴结,最大尺寸为12 x 10 x 8毫米。

显微镜下:小肠切片显示一个分化良好的2级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细胞呈浸润性巢状、片状和索状排列,细胞核相对均匀,卵圆形,染色质点状。细胞胞浆少量嗜双性。肿瘤主要呈巢状结构,部分区域可见索状和小簇状细胞。平均每2 mm²面积可见1.2个有丝分裂(计数面积为10 mm²);Ki-67增殖指数为6.2%(计数细胞为500个);符合2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弥漫性细胞角蛋白AE1/AE3、嗜铬粒蛋白和突触素阳性。

肿瘤最大表面尺寸为14 x 9 mm(图1F)。肿瘤从固有层浸润,穿过固有肌层,累及肠系膜脂肪,并累及肠道对肠系膜面的浆膜表面(图1E和1F,全表面)。在主肿瘤(图块 1G)及远离主肿瘤的肠系膜脂肪内均发现多处淋巴管侵犯灶(图块 1N)。在肉眼可见的肠系膜肿瘤沉积处,可发现数处壁内静脉侵犯灶(图块 1F、1G),以及一处壁外静脉侵犯灶(图块 1N)。在肠系膜脂肪内可见神经周围侵犯(图块 10、1R)。在肠系膜脂肪内,至少存在 3 个与主肿瘤分离的壁外肿瘤沉积。其中最大的一个对应于肉眼可见的肠系膜病变,其直径为 19 毫米(肉眼测量)。最大的肠系膜沉积物涉及肠系膜浆膜面(图块 10)。顶端淋巴结显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证据 (1/1)。肿瘤直径约8毫米,并有淋巴结外扩散,延伸至淋巴结包膜外1.5毫米。9个肠系膜淋巴结中有7个显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切面及切缘均未受累。

诊断:小肠:2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侵袭肠壁并累及浆膜

存在多处淋巴血管和静脉侵犯

存在神经周围侵犯

肠系膜脂肪内存在壁外肿瘤沉积,其中最大的直径为19毫米

共8个淋巴结显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根尖淋巴结(8/10)

AJCC TNM分期:pT4 N1

病例讨论
该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根据脂肪酶升高(>1700)诊断为急性胰腺炎。CT扫描旨在寻找病因和/或并发症,但未发现任何异常。然而,偶然发现了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可疑的强化小肠病变。

患者接受了切除术,并被确诊为转移性2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