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腹腔镜单手缝合

作者:大江 | 时间:昨天 11:31 | 阅读:17| 显示全部楼层
腹腔镜下的单手缝合是一项高难度但极其实用的微创手术技术。它允许主刀医生在助手协助有限的情况下(例如缺乏熟练助手或空间狭小)独立完成缝合操作,尤其在深部、狭窄区域或需要精细缝合时(如胆肠吻合、关闭肠系膜裂孔、阴道残端缝合、疝修补等)非常关键。

以下是腹腔镜单手缝合的关键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 核心器械与配置

1.  主操作手: 通常使用针持。
2.  辅助手: 使用分离钳或抓钳。
       分离钳: 更常用,用于抓持组织边缘、协助进针出针、夹持缝线进行绕线打结。
       抓钳: 用于稳定组织,在打结时固定线尾或线头。
3.  缝针缝线: 根据组织选择合适型号(常用3-0, 4-0, 5-0)的带针缝线。单股不可吸收线(如Prolene)或可吸收线(如Monocryl, PDS, Vicryl)较常用。针型多为3/8弧或1/2弧的雪橇针或反角针(更易操控)。

二、 单手缝合的关键步骤与技巧(以左手持针持,右手持分离钳为例)

1.  持针:
       用针持牢固夹住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避免夹在针尖(易钝)或针尾(易弯易脱)。
       调整针持方向,使针尖朝向预期进针方向。通常针的凹面朝向操作者(便于垂直刺入)。
       保持针与针持呈30-45度角,便于后续旋转操作。

2.  组织准备与暴露:
       利用辅助手的器械(分离钳/抓钳)稳定并适度提起需要缝合的组织边缘,创造缝合平面和张力。
       确保视野清晰,无出血干扰。

3.  进针:
       主操作手(针持)垂直于组织表面进针。
       利用手腕的旋转动作(而非整个手臂),像拧螺丝一样将针尖旋转刺入组织。目标是让针尖穿透组织后从对侧露出。
       进针点要精准,确保足够的组织咬合(bite)。

4.  出针与抓线:
       当针尖在对侧组织表面露出足够长度时,用辅助手(分离钳)精准夹住露出的针尖。
       辅助手稳定夹住针尖,主操作手(针持)松开缝针。
       辅助手将整个缝针从组织中轻柔拉出,同时带出缝线。
       辅助手(分离钳)夹住刚刚拉出的缝线尾部(靠近针的那一端),作为后续打结的“长线端”。

5.  打结(核心难点):
       固定短线端: 主操作手(针持)需要夹住留在进针侧的那一端缝线(即短线端/线头端)。这个动作通常需要针持在组织表面“盲夹”或轻微牵拉短线端使其显露出来夹住。
       绕线: 这是单手打结的精髓。
           确保辅助手(分离钳)夹紧“长线端”,并保持一定张力,使其悬空绷直。
           主操作手(针持)夹紧“短线端”,将针持的尖端从长线端下方绕过,然后向上、向自身方向旋转手腕(类似画“C”形),使短线端在长线端上绕一圈或两圈(常用外科结:第一道绕两圈,第二道绕一圈)。绕线方向要一致(都是顺时针或都是逆时针)。
           关键点:绕线动作主要靠手腕的精细旋转完成,保持针持尖端始终在视野内。
       拉紧第一道结:
           绕好圈后,针持(夹着短线端)轻轻向远离组织的方向牵拉,同时辅助手(分离钳夹着长线端)轻轻向反方向(朝向组织)推送,形成一个“推-拉”动作,将线结滑向组织并拉紧。保持张力均匀,避免撕裂组织或拉断缝线。拉紧方向应与缝合平面平行。
       打第二道结:
           重复绕线动作,这次通常只绕一圈,方向与第一道结相同。
           再次用“推-拉”动作拉紧第二道结。拉紧方向与第一道结垂直有助于锁紧线结。
       打第三道结(可选但推荐): 再打一个与第二道结方向相同的方结或一个反手结以增加安全性。

6.  剪线:
       使用腹腔镜剪刀,在留有线尾约3-5mm处剪断缝线。可由助手操作或主刀自己操作(如果器械允许且不影响操作)。

三、 提高单手缝合成功率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  器械稳定性: 充分利用Trocar作为支点,保持器械稳定,减少手部震颤。
2.  针的操控: 手腕的旋转是控制针方向的关键。避免用整个手臂做大幅度动作。
3.  视野清晰: 始终保持清晰的手术野,必要时请助手冲洗或吸引。
4.  张力控制: 打结时推拉动作要协调,张力适中。过紧易切割组织,过松则结不牢靠。
5.  绕线方向一致: 确保每次绕线方向相同,否则易成滑结。
6.  缝线管理: 避免缝线缠绕器械或与其他缝线打结。及时将多余的缝线移出视野或让助手管理。
7.  选择合适的针和线: 较硬的针(如Prolene针)更容易操控。缝线长度适中,过短操作不便,过长易缠绕。
8.  利用组织特性: 根据组织厚度和韧性调整进针深度和打结力度。
9.  勤加练习: 这是掌握单手缝合最关键的环节!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中反复练习持针、进针出针、绕线打结等基本动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从简单平面缝合开始,逐渐过渡到深部、狭窄空间缝合。

四、 常见错误

   持针位置不当(太前或太后)。
   进针角度不垂直,导致组织撕裂或缝合不牢。
   辅助手抓针不稳,导致针脱落或出针困难。
   绕线方向错误或圈数不够,导致滑结。
   打结时张力控制不当(过紧或过松)。
   缝线缠绕。
   剪线过短导致线结松脱。

总结

腹腔镜单手缝合是腹腔镜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高级技能。它要求术者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的空间感知能力、对器械的精准控制以及对组织力学的深刻理解。核心在于手腕的精细旋转动作(用于操控针和绕线)和双手的协调配合(“推-拉”打结)。虽然学习曲线陡峭,但通过系统性的模拟训练和在手术中有意识地实践,最终可以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从而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记住:耐心、练习和注重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