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c-fos mRNA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复制链接]  
      
       
      
     
     
    
        
    
    
     
    
     
    
        
     
      
      
 
| 
 
| | 曹晓建 罗永湘
 
 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保护脊髓损伤组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c-fos基因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实验分组:Wistar大鼠45只,雌雄不分,体重200~250 g。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鼠数=5),不损伤脊髓,作为c-fos基因的正常对照;等渗盐水组(鼠数=20),脊髓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盐水;NGF组(鼠数=20),同样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NGF。
 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以质量浓度为3 g/L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麻醉,以T8棘突为中心,取背部后正中切口长约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咬除T8棘突及全椎板,以脊髓为中心显露直径为3 mm的图形区,作为脊髓损伤区。再咬除T9~T10的棘突及左侧椎板,显露硬脊膜,作为蛛网膜下腔置管区。用Allen装置,选用10 g×2.5 cm致伤冲量损伤T8脊髓,成功后位于T10处硬脊膜偏离后正中血管左侧剪开一小洞,将细塑料管向脊髓损伤方向蛛网膜下腔插入3 mm,导管与椎旁组织及皮肤固定。
 术后处理:NGF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0,30分钟及1,2,3,4小时经导管各注入24μl NGF溶液(含NGF 60μg,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各组于术后15分钟及1,2,4小时每组分别取5只动物断头处死取材。切取损伤区脊髓组织,中性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等渗盐水组在同时间内注入等量的等渗盐水作为对照,取材同NGF组。
 原位杂交:用地高辛标记探针c-fos探针进行标记及杂交,结果用TJTY-300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按SABC法常规操作,结果判定同原位杂交。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c-fos mRNA原位杂交结果见表1。
 2.c-fos蛋白表达结果见表1。
 
 表1 c-fos mRNA和c-fos蛋白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s)
 
 组别 鼠数 术后时间 c-fos mRNA c-fos蛋白
 正常对照组 5
 即刻
 1.04±0.48
 4.87±0.61
 
 等渗盐水组 5
 15min
 4.09±0.19
 5.94±0.93
 
 5 1h 10.66±1.88 8.29±1.20
 5 2h 7.18±0.23 16.76±1.09
 5 4h 5.34±0.42 16.76±1.09
 NGF组 5 15min 3.21±0.59** 5.18±0.68
 5 1h 8.56±0.34** 6.79±0.31**
 5 2h 6.37±0.43** 12.96±0.91**
 5 4h 4.38±0.99** 9.84±0.77**
 与等渗盐水组比较: **P<0.01
 讨 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c-fos mRNA和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c-fos可能参与了脊髓神经元损害及继发性损害。以往很多研究证明,c-fos的作用是经兴奋性氨基酸(EAA)诱导产生,并与钙密切相关。脊髓损伤后,EAA水平显著上升。笔者以往研究已证实NGF能抑制损伤后EAA的升高效应。本研究证实,NGF能显著抑制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脊髓损伤后c-fos mRNA和c-fos蛋白表达高峰时间不一致,这是由于c-fos蛋白表达从转录到翻译的时间差所致。很多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一般认为,高峰可延迟1~4小时。
 NGF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NGF抑制损伤后EAA的活性升高,间接抑制c-fos基因表达,从而保护神经组织。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470701)
 
 作者单位:曹晓建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罗永湘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影响(3274)蛋白(1915)神经(2171)c-fos(24)损伤(1815)NGF(18)因子(798)生长(675)表达(1709)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