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腕和手局部解剖详细讲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3 天前
标题: 腕和手局部解剖详细讲解

这是一个关于腕和手局部解剖的详细、系统性的讲解。内容将从浅到深,涵盖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神经血管等关键结构,并关联重要的临床意义。

腕和手局部解剖

腕和手是人体最复杂、最精巧的功能单位之一,集稳定性、灵活性和精细操作能力于一身。其解剖结构复杂而紧凑。

一、 表面解剖与标志

在体表,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
   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手腕桡侧和尺侧的骨性突起。
   舟骨结节: 腕掌侧桡侧,桡骨茎突远端的骨性突起。
   豌豆骨: 腕掌侧尺侧,小鱼际根部的小圆形骨,是腕尺侧屈肌腱内的籽骨。
   鼻烟壶: 位于手背桡侧,当拇指伸展时,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凹陷。其深部为舟骨,是舟骨骨折的压痛点。
   掌横纹: 包括远侧、掌中、近侧横纹,对应着手部关节的位置。

二、 骨骼系统

手部骨骼分为三组:

1.  腕骨: 8块小骨,排成两列。
       近侧列(由桡侧至尺侧):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由桡侧至尺侧):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记忆口诀: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2.  掌骨: 5块,连接腕骨和指骨,编号为第1(拇指)至第5掌骨。

3.  指骨: 14块,除拇指为2节(近节、远节)外,其余四指均为3节(近节、中节、远节)。

三、 关节与韧带

1.  桡腕关节:
       组成: 桡骨远端关节面、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共同形成关节窝) vs. 舟骨、月骨、三角骨(关节头)。
       运动: 屈、伸、收(尺偏)、展(桡偏)。

2.  腕中关节:
       组成: 近侧列腕骨 vs. 远侧列腕骨。
       与桡腕关节协同运动,增加腕部活动范围。

3.  腕掌关节:
       最重要的是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典型的鞍状关节,允许拇指进行对掌、屈、伸、收、展,是手部精细抓握的关键。

4.  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允许手指的屈伸和收展。

5.  重要韧带:
       屈肌支持带: 深厚的筋膜带,横跨腕骨沟,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
       腕横韧带: 即屈肌支持带的另一名称。
       侧副韧带: 稳定各指间关节。

四、 肌肉与肌腱

分为外来肌(前臂起始,肌腱止于手部)和内在肌(手部起始并止于手部)。

1.  外来肌 - 屈肌群(通过腕管或腕掌侧)
       指浅屈肌: 屈曲近侧指间关节。
       指深屈肌: 屈曲远侧指间关节。
       拇长屈肌: 屈曲拇指指间关节。
       这些肌腱被腱鞘包裹,以减少摩擦。

2.  外来肌 - 伸肌群(通过手背6个骨纤维性管道构成的伸肌支持带)
       肌腱从桡侧至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这些肌腱在掌指关节处通过矢状束固定,防止肌腱向侧方滑脱。

3.  手内在肌
       鱼际肌(拇指侧): 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主管拇指的对掌、外展和内收。
       小鱼际肌(小指侧): 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主管小指的运动。
       蚓状肌(4条): 起自指深屈肌腱,止于指背腱膜。功能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骨间肌:
           掌侧骨间肌(3条): 使手指内收(向中指靠拢)。
           背侧骨间肌(4条): 使手指外展(远离中指)。

指背腱膜: 是由指伸肌腱、骨间肌和蚓状肌腱在手指背部共同形成的复杂腱膜结构,像“罩帽”一样覆盖在掌指关节和指骨上,协调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精细运动。

五、 神经支配

手部的神经支配至关重要,损伤会导致特征性的功能障碍。

1.  正中神经:
       走行: 穿过腕管。
       运动支: 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
       感觉支: 支配手掌桡侧半、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其中、远节背侧的皮肤。
       损伤: “猿手”(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功能丧失),感觉障碍区如图。常见于腕管综合征。

2.  尺神经:
       走行: 经腕部尺管(Guyon‘s管)。
       运动支: 支配小鱼际肌、第3、4蚓状肌、所有骨间肌和拇收肌。
       感觉支: 支配手掌尺侧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掌面和背侧皮肤。
       损伤: “爪形手”(骨间肌、蚓状肌瘫痪,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

3.  桡神经:
       走行: 在前臂已分为深、浅支,不进入腕掌侧。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运动支: 主要支配前臂伸肌群。在手部,桡神经不支配任何手内在肌。
       损伤: “垂腕”(腕关节不能背伸),手背虎口区感觉障碍。

六、 血管供应

手部血供丰富,主要来自桡动脉和尺动脉。

1.  掌浅弓:
       构成: 尺动脉终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
       位置: 掌腱膜深面。
       分支: 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再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供应桡侧3个半指。

2.  掌深弓:
       构成: 桡动脉终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位置: 屈肌腱深面,骨间肌浅面。
       分支: 发出掌心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3.  Allen试验: 用于检查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部的吻合是否通畅,是进行桡动脉穿刺(如血气分析)前的必备检查。

七、 关键解剖结构与临床意义

1.  腕管:
       顶: 屈肌支持带。
       底: 腕骨沟。
       内容物: 指浅/深屈肌腱(8条)、拇长屈肌腱(1条)和正中神经。
       临床: 腕管综合征,因内容物受压(尤其是正中神经)导致手部桡侧疼痛、麻木和鱼际肌萎缩。

2.  尺管:
       位置: 腕掌侧尺侧,豌豆骨桡侧。
       内容物: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
       临床: 尺管综合征,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尺侧感觉障碍和手内在肌无力。

3.  鼻烟壶:
       临床: 此处压痛提示舟骨骨折。舟骨血供由远端向近端,骨折后易发生近端缺血性坏死。桡动脉也经此窝底走向手背。

总结: 腕和手的解剖是一个功能高度整合的系统。骨骼和韧带提供了基础框架,外来肌提供动力,内在肌进行精细调节,神经支配是控制的“电路”,血管则是“能源”供应。理解这些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手部疾病至关重要。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www.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