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前臂局部解剖结构详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4 天前
标题: 前臂局部解剖结构详解

这是一个关于“前臂部局部解剖”的详细、系统化的讲解。前臂解剖是局部解剖学的重点内容,结构复杂且功能重要。

前臂部局部解剖

前臂是介于肘部和腕部之间的区域,由桡骨和尺骨构成骨架。其核心内容是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排列、走行及相互关系。

一、 概述与境界

上界(近端): 通过肱骨内、外上髁下方两横指的环行线。
下界(远端): 通过桡骨、尺骨茎突近侧两横指的环行线。
功能: 前臂肌肉主要管理腕关节和手部的精细运动,以及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

二、 层次结构

从前向后,由浅入深可分为以下几层:

(一) 浅层结构

1.  皮肤: 较薄,移动性较大。
2.  浅筋膜: 内含浅静脉、皮神经和淋巴管。
     浅静脉:
         头静脉: 位于前臂桡侧,向上延续至臂部,最后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 位于前臂尺侧,向上延续至臂部,最后注入肱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行于前臂前面中部,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内侧皮肤。
         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是肌皮神经的终末支。

(二) 深层结构

1. 深筋膜
前臂的深筋膜坚韧,包裹所有前臂肌,并向深部发出三个肌间隔,附着于桡骨和尺骨,将前臂分隔为前(屈)后(伸)两个骨筋膜鞘。

2. 肌肉
前臂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3. 血管和神经
这是前臂解剖的核心,它们共同走行在特定的血管神经束中。

前骨筋膜鞘内的血管神经束:
    1.  桡血管神经束:
         桡动脉: 是肱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前臂桡侧,全程与桡神经浅支伴行。在腕上部位置表浅,是诊脉的常用部位。
         桡神经浅支: 是桡神经的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指近节指背的皮肤。
    2.  尺血管神经束:
         尺动脉: 是肱动脉的另一终支,行于前臂尺侧,经腕豆骨桡侧入手掌。
         尺神经: 行于尺动脉内侧,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及手部大部分小肌肉(小鱼际肌、骨间肌、拇收肌等)和手部尺侧皮肤感觉。
    3.  正中血管神经束:
         正中神经: 穿过旋前圆肌,在指浅、深屈肌之间下行。它支配前臂大部分屈肌(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并管理手掌桡侧半及桡侧三个半指皮肤的感觉。腕管综合征就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所致。

后骨筋膜鞘内的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动脉: 来自骨间总动脉,穿行于前臂后群肌之间。
         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 桡神经在肘窝分为浅支和深支。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改名为骨间后神经,支配前臂所有伸肌。桡神经在肱骨中段骨折时易受损,导致“垂腕”体征。

三、 局部特征与临床意义

1.  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置: 位于前臂远侧1/4,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之间。
     特点: 是一个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向远侧经腕管与手掌的掌中间隙相通。
     临床意义: 手掌的感染可经此间隙蔓延至前臂。

2.  前臂的连接:
     骨间膜: 连接桡骨和尺骨的坚韧纤维膜。前臂处于中立位(拇指向上)时,骨间膜最紧张,这对维持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和传递力量至关重要。

3.  前臂的旋转运动:
     旋前: 由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完成,使手掌向后。
     旋后: 由肱二头肌和旋后肌完成,使手掌向前。
     旋前旋后运动的轴线是从桡骨头到尺骨茎突。

4.  前臂骨折与血管神经损伤:
     桡骨骨折: 特别是远端骨折(Colles骨折)非常常见,可能伤及正中神经。
     尺骨骨折: 可能伤及尺神经。
     前臂双骨折(桡骨和尺骨): 可导致骨间膜损伤和严重的功能障碍。

四、 总结与记忆要点

两大功能群: 前为“屈”,后为“伸”。
三大神经:
     正中神经: 前臂屈肌的主力(除两个半)、手掌感觉。
     尺神经: “精细操作”,支配手内肌。
     桡神经: 前臂伸肌、手背感觉。
两大动脉: 桡动脉和尺动脉,是手部血供的双主干,在手掌形成动脉弓。
一个关键点: 理解血管神经束的走行路径和毗邻关系,是诊断和治疗前臂损伤的基础。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剖学总结能帮助您系统地掌握前臂的局部解剖结构。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www.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