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腹膜后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昨天 11:28
标题: 腹膜后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

这是一个关于“腹膜后间隙局部解剖”的详细解析。腹膜后间隙是临床解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区域,理解其结构对于外科手术、影像学诊断和疾病传播路径的判断至关重要。

一、 定义与概述

腹膜后间隙 是指位于腹后壁壁层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它上起自膈肌,下至盆腔的骶岬(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两侧与腹膜外脂肪层相连。

核心特点:
   “潜在”腔隙:在正常状态下,该间隙不是一个空腔,而是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和器官填充。这使其成为感染、出血或气体易于扩散的通道。
   不与腹腔直接相通:这是关键点。腹膜后间隙的内容物位于腹膜腔之外。
   重要结构密集:包含大血管、神经、淋巴和多个重要器官。

二、 境界与分区

境界
   前界:壁层腹膜。
   后界:腹横筋膜(与腹后壁的肌肉如腰大肌、腰方肌相邻)。
   上界:膈肌。
   下界:骶岬和弓状线,与盆腔的腹膜外组织(如膀胱前间隙、直肠后间隙)相通。
   侧界:与腹膜外结缔组织延续。

分区(经典三分法)

根据肾筋膜 的附着,腹膜后间隙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间隙:

1.  肾旁前间隙
       位置:位于壁层腹膜后方与肾前筋膜前方。
       主要内容物:
           胰腺的大部分
           十二指肠的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第二、三、四段)
       临床意义:胰腺炎时,炎性渗出液可积聚于此,并可沿筋膜间隙向周围扩散。

2.  肾周间隙
       位置:被肾筋膜(Gerota筋膜)所包裹,像一个脂肪囊一样包裹着肾脏和肾上腺。肾筋膜分为前层和后层。
       主要内容物:
           肾脏
           肾上腺
           输尿管上段
           肾血管、脂肪
       临床意义:
           肾周血肿:肾脏损伤后出血会被限制在此间隙内,形成典型的“腰大肌轮廓消失”影像学征象。
           肾周感染。
           肾筋膜在下方通常是开放的,因此肾周间隙的积液可向下进入盆腔。

3.  肾旁后间隙
       位置:位于肾后筋膜后方与腹横筋膜之间。
       主要内容物:不含任何器官,只有脂肪、淋巴管和神经。
       临床意义:此间隙的病变(如出血、感染)相对少见,主要是一个潜在的扩散通道。

筋膜关系总结: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融合,形成侧锥筋膜,与腹膜相连。肾后筋膜与腰大肌、腰方肌的筋膜融合。肾前筋膜越过中线与对侧相延续,而肾后筋膜则附着于脊柱,因此肾周间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相通的。

三、 主要内容物(结构)

腹膜后间隙内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脏器
   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大部分)。
   内分泌系统:肾上腺。
   消化系统:胰腺(大部分,除尾外)、十二指肠(第二、三、四段)。它们是“腹膜后位”或“腹膜间位”器官。

2. 大血管与淋巴系统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等。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肾静脉、肝静脉等。
   淋巴管与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腰淋巴结),是腹部淋巴回流的总站。
   乳糜池:位于第一、二腰椎前方,腹主动脉的右侧,是淋巴系统汇入静脉系统的部位。

3. 神经
   交感干:腰交感干沿脊柱两侧走行。
   腹腔神经丛、腹主动脉丛、上腹下丛等自主神经丛,负责调节腹腔脏器的功能。
   腰丛及其分支:如股神经、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等,它们从腰大肌内或深面穿出。

4. 肌肉
   构成腹膜后间隙的“地板”或后壁,主要包括:
       腰大肌
       腰方肌
       膈肌脚

四、 临床意义

1.  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腹主动脉瘤破裂、骨盆骨折、肾脏或胰腺损伤。由于空间大且疏松,可积聚大量血液而不易被发现,是危险的急症。
2.  感染与脓肿:可来源于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胰腺炎、肾盂肾炎等。感染可沿筋膜间隙扩散,形成腰大肌脓肿等。
3.  肿瘤:
       原发性肿瘤:淋巴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转移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4.  外科手术入路:许多泌尿外科(如肾切除)、血管外科(如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都采用腹膜后入路,避免进入腹膜腔,减少对肠道的干扰和术后粘连。
5.  影像学诊断:CT和MRI是评估腹膜后间隙病变的首选方法。理解筋膜分区有助于准确定位病变来源和判断其扩散范围。

总结

腹膜后间隙是一个以肾筋膜为关键分界标志的复杂三维空间。它不仅是多个重要脏器和神经血管的“住所”,更是病理过程扩散的“高速公路”。掌握其局部解剖对于任何从事腹部外科、影像科、急诊科和肿瘤科的医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其核心可以简记为:“三个间隙(肾旁前、肾周、肾旁后),两大系统(泌尿、血管神经),一个潜在扩散通道”。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www.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