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腹腔镜锁边缝合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昨天 13:16
标题: 腹腔镜锁边缝合
作者来详细讲解一下“腹腔镜锁边缝合”这项技术。

这是一个在微创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且高级的缝合技巧,主要用于关闭空腔脏器(如胃、肠)的切口或吻合肠管。它因其缝合速度快、密封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

一、什么是锁边缝合?

锁边缝合,英文称为Locking Suture 或 Baseball Stitch(因为其针迹类似棒球的缝线),是一种连续缝合技术。

· 核心特点:在每一针穿过组织后,缝线都会从针的尾部形成的线圈中穿过并拉紧,从而“锁住”当前这一针。
· 优点:
  1. 止血效果好:每一针都自动锁紧,对切口边缘有压迫作用,能有效控制渗血。
  2. 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空腔脏器(如胃肠道)的内容物泄漏。
  3. 张力分布均匀:整个切口的张力被均匀地分布在整条缝线上,不易因单点受力而撕裂。
  4. 节省时间:相比间断缝合,连续缝合速度更快。
· 缺点:
  1. 技术要求高:在腹腔镜的二维视野下操作,需要双手熟练配合。
  2. 一旦断裂风险大:如果缝线某处断裂且未及时发现,整个缝线的张力可能会丧失。
  3. 可能影响血供:如果锁得过紧,可能过度压迫组织边缘,影响愈合。

二、腹腔镜锁边缝合的操作步骤(以关闭肠切口为例)

腹腔镜下的操作主要通过几个Trocar(穿刺器)孔进行,医生看着屏幕,用长柄的器械完成,难度远高于开放手术。

所需器械:

· 腹腔镜摄像系统
· 两个主要的操作孔:通常用于持针器和抓钳
· 持针器:用于夹持缝合针。
· 抓钳或无损伤钳:用于牵引、暴露和对合组织。
· 缝合材料:带针的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缝线(如PDS, Vicryl等),线长通常为15-25厘米。

步骤详解:

1. 准备与暴露:
   · 调整腹腔镜视野,清晰暴露需要缝合的切口。
   · 用抓钳轻轻夹持并调整切口两侧的组织,使其对合良好。
2. 起始针(第一针):
   · 用持针器夹住缝针的中后1/3处。
   · 在切口的一端(通常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进针,垂直穿过全层组织。
   · 拉出缝线,留下一个短的线尾(约2-3厘米)。这个线尾暂时不处理,留待最后打结。
3. 第二针与第一次锁边:
   · 距第一针约0.5-1厘米处,从同一侧组织再次进针。
   · 当针尖从对侧组织穿出、缝线尚未完全拉紧时,你会看到持针器和针的根部形成了一个“线圈”。
   · 关键动作:将持针器(或另一把器械)的尖端穿过这个线圈,然后夹住缝线的长端,将其拉过线圈。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锁定”。
   · 拉紧缝线,使组织对合,但注意不要过度收紧导致组织缺血。
4. 重复锁边过程:
   · 沿着切口方向,以相同的针距(通常0.5-1cm)和边距(0.5-1cm)重复步骤3。
   · 每一针都在下一针进针前完成锁定。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双手协调:一只手送针、拉线,另一只手辅助暴露组织和引导线圈的形成。
5. 结束缝合(收尾):
   · 当到达切口的另一端时,进行最后一针的穿刺。
   · 此时,你有一条带有短尾线的起点和一条长的工作线。
   · 腹腔镜下打结:通常采用器械打结的方式。
     · 用持针器将长线在另一把抓钳上绕2-3圈,形成一個滑结。
     · 然后用抓钳夹住一开始留下的那个短线尾。
     · 缓慢拉紧长线,将结推至组织表面并扎紧。
     · 同样方法再打一个平方结或外科结以确保牢固。
   · 用剪刀剪断多余的缝线。

三、关键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 视野是关键:始终保证镜头清晰,视野稳定。针和线必须时刻在视野内,否则极易丢失。
· 双手协调:非主导手(抓钳)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负责暴露、反挑组织以利于进针,并协助形成锁边线圈。
· 针持操控:熟练地在trocar内转动腕部来控制针的方向,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 张力控制:每一针锁边后拉紧的力度要适中,以刚好对合组织、不出血为准,避免“勒”坏组织。
· 针距与边距:保持均匀的针距和边距是保证缝合质量的基础。
· 避免缝线缠绕:长的缝线在狭小腔体内极易缠绕,操作时应时刻注意理顺缝线。

四、临床应用场景

· 胃肠道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后关闭残端、肠切除后的肠管吻合、阑尾残端的包埋。
· 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中关闭阴道残端。
· 其他:任何需要在腹腔镜下进行连续缝合并要求良好止血和密封的场合。

总结

腹腔镜锁边缝合是一项体现外科医生腔内操作熟练度的高阶技能。它结合了连续缝合的效率和锁边技术的稳固性,是微创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掌握它需要深刻理解其原理,并在模拟器或动物实验上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在实际手术中应用自如。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www.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