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腹腔镜侧壁定点缝合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7 小时前
标题:
腹腔镜侧壁定点缝合
腹腔镜手术中的侧壁定点缝合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常用于需要精确关闭腹膜缺损、固定补片(如疝修补术)、悬吊组织或止血等场景。它强调在特定解剖位置进行精准缝合,对技术要求较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dplayer]https://xlm.net/qjxl/2025/腹腔镜模拟训练:139.腹腔镜侧壁定点缝合.mp4[/dplayer]
一、 适用场景
1. 腹股沟疝修补 (TAPP/TEP):
关闭腹膜缺损(TAPP):在放置补片后,精确缝合关闭切开或分离的腹膜瓣,防止肠管进入补片与腹膜间隙。
固定补片(有时):在特定情况下(如巨大疝、补片易移位),可能需要在侧壁(如Cooper韧带、髂耻束)进行少数关键点缝合固定补片(但无张力固定是主流)。
2. 盆底重建/骶前固定术: 将网片或移植物缝合固定在盆侧壁(如骶棘韧带、闭孔内肌筋膜、耻骨筋膜)或骶骨岬。
3. 脏器固定术: 如直肠悬吊固定于骶骨岬或盆侧壁。
4. 关闭腹膜缺损: 其他腹腔镜手术(如腹膜后手术、淋巴结清扫)后需要精确关闭腹膜处。
5. 止血: 侧壁小血管或渗血点的缝合止血。
二、 技术难点与挑战
1. 空间狭小,角度刁钻: 侧壁(尤其是盆侧壁)位置深在,周围有血管、神经、输尿管等重要结构,器械操作空间有限,缝合角度往往不佳。
2. 组织特性:
腹膜通常薄而脆,容易撕裂。
韧带或筋膜(如Cooper韧带、骶棘韧带)可能坚韧,需要用力穿透,但需控制力度避免撕脱或损伤下方结构。
组织张力大或位置深,打结困难。
3. 重要结构毗邻:
血管: 髂外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闭孔血管等。
神经: 生殖股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等。
输尿管: 尤其在盆腔侧壁。
精索/子宫圆韧带。
4. 缝合深度与范围控制: 需要精确掌握缝合深度,避免过深损伤下方结构,或过浅导致缝合不牢靠。
三、 操作技巧与步骤
1. 充分暴露:
调整体位(如头低脚高利于盆腔暴露)。
利用器械(吸引器、无损伤抓钳)牵拉开遮挡的组织(如肠管、网膜、膀胱)。
清晰解剖,辨认目标缝合点和周围重要结构。至关重要!
2. 器械选择:
持针器: 弯头或可旋转持针器更适合刁钻角度。
缝针: 通常选用小弧度(3/8或1/2弧)的圆针或钝针(如疝修补中关闭腹膜),减少组织损伤和副损伤风险;固定坚韧组织可能需角针或锥针(但风险更高)。
缝线:
可吸收线 (e.g., Vicryl, PDS): 常用于关闭腹膜、固定补片(如需缝合固定)。
不可吸收线 (e.g., Prolene): 用于需要永久支撑的固定(如骶前固定)。
倒刺线: 极大地方便了腹腔镜深部缝合! 省去打结步骤,特别适用于张力较大的侧壁缝合(如关闭腹膜、悬吊)。是侧壁定点缝合的常用选择。
辅助器械: 可能需要抓钳辅助提拉组织以利进针。
3. 缝合进针:
明确进针点和出针点: 在目标组织的两侧精确规划。
稳定持针: 确保针尖方向可控。
垂直进针: 尽量使针垂直于组织表面进针,穿透全层(或目标层次)。
控制力度: 穿透坚韧组织时用力平稳,避免猛力导致针滑脱或组织撕伤。
注意深度: 时刻警惕针尖后方可能存在的结构(如盆壁后的血管神经)。可利用组织的自然滑动或“顶起”来感知深度。“看穿”组织,想象针尖路径。
4. 出针与收线:
出针后,用持针器或另一把抓钳夹住针尖,小心拉出缝线。
避免过度牵拉导致组织切割或缝线断裂。
如果是倒刺线,拉紧至所需张力即可。
5. 打结 (非倒刺线时):
这是腹腔镜缝合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尤其在深部侧壁。
体外打结 (Extracorporeal Knotting):
将缝线两端拉出同一个Trocar或其中一个Trocar。
在体外打外科结或滑结(如Roeder结、Dundee结)。
用推结器将结推入腹腔并扎紧在目标位置。
需要较长的缝线尾端。
体内打结 (Intracorporeal Knotting):
完全在腹腔内操作器械完成打结(通常绕2圈打第一个方结,再反向绕1圈打第二个方结)。
要求更高的器械操作技巧和空间感。
在深部侧壁操作非常困难。
打结技巧:
确保线结在组织表面收紧,避免结下留有空隙。
收紧时保持适当张力,避免组织切割或缝线断裂。
通常打3-4个单结确保牢靠。
使用推结器辅助收紧线结。
6. 剪线: 使用腹腔镜剪刀在距线结约3-5mm处剪断缝线。
四、 关键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1. 解剖是核心: 术前复习局部解剖,术中时刻清晰辨认结构。 明确目标缝合点及其与血管、神经、输尿管的毗邻关系。
2. 避免副损伤:
输尿管: 在盆腔侧壁缝合时风险最高。可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帮助辨认。缝合前务必确认输尿管位置,避免在其走行区域盲目缝合或大块钳夹组织。
血管: 看清血管走行,避免在血管表面直接进针。穿透组织时控制深度。一旦损伤,及时止血(电凝、夹闭或缝合)。
神经: 避免在神经走行区域缝合过深或结扎过紧,以防神经卡压或损伤。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是常见风险点。
精索/子宫圆韧带: 在腹股沟区缝合时注意保护。
3. 腹膜缝合: 确保全层缝合,避免遗留缺损导致内疝。腹膜边缘对齐,避免扭曲。
4. 张力控制: 缝合组织时避免张力过大导致切割或组织坏死。对于张力较大的区域,可能需要多点缝合分担张力,或使用补片加强。
5. 牢靠固定: 确保缝合确实可靠,特别是固定补片或悬吊组织时。选择合适强度和类型的缝线。
6. 倒刺线的使用: 虽省去打结,但需注意:
拉紧后张力即固定,不易调整。
避免过度牵拉导致组织切割。
剪线时需留足够长度(通常1cm以上),防止倒刺失效。
7. 中转开腹: 如果在腹腔镜下反复尝试缝合困难,出血难以控制,或怀疑损伤重要结构且腹腔镜下处理困难,应果断中转开腹,确保安全和手术效果。
五、 总结
腹腔镜侧壁定点缝合是高级腹腔镜技术,要求术者具备:
精湛的腹腔镜器械操作能力(特别是缝合打结技巧)。
扎实的局部解剖知识。
良好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极大的耐心和谨慎的态度。
充分暴露、精确解剖、选择合适的器械和缝线(尤其是倒刺线)、时刻警惕周围重要结构、以及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是成功和安全实施腹腔镜侧壁定点缝合的关键。 在复杂病例或经验不足时,建议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操作。持续的练习和模拟训练对提高此项技术至关重要。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www.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