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肯定结果

作者:大江 | 时间:2019-7-6 00:05:11 | 阅读:242|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随之而来的,有时被称为逆向错误,反过来的谬误,或必要性和充分性的混淆,是采取真正的条件陈述的正式谬误(例如,“如果灯被打破,那么房间将是黑暗的”,)并且无效地推断其相反(“房间很暗,所以灯坏了”,)即使反过来可能不是真的。当一个或多个其他前因(例如,“灯没有插入”或“灯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关闭”)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房间会很暗”)。

逆向错误在日常思维和沟通中很常见,并且可能是由于沟通问题,对逻辑的误解以及未考虑其他原因等因素造成的。

目录
1 正式说明
2 其他例子
3 参考

正式说明
肯定结果是采取一个真实的陈述{\ displaystyle P \ to Q} P \ to Q并且无效地结束其反转{\ displaystyle Q \ to P} Q \到P.的行动。确认结果的名称来源于使用随后,Q,{\ displaystyle P \ to Q} P \ to Q,得出先行词P.这种不合逻辑可以正式归纳为{\ displaystyle(P \ to Q,Q)\ to P} {\ displaystyle( P \至Q,Q)\至P}或者,{\ displaystyle {\ frac {P \ to Q,Q} {\因此P}}} {\ displaystyle {\ frac {P \ to Q,Q} {\因此P}}}。

这种逻辑错误的根本原因有时候没有意识到仅仅因为P是Q的可能条件,P可能不是Q的唯一条件,即Q也可能跟随另一个条件。[1] [2]

肯定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过度概括了许多具有真实对话的陈述的经验。如果P和Q是“等价”语句,即{\ displaystyle P \ leftrightarrow Q} P \ leftrightarrow Q,则可以在条件Q下推断P.例如,语句“它是8月13日,所以它是我的生日“{\ displaystyle P \ to Q} P \ to Q”和“这是我的生日,所以它是8月13日”{\ displaystyle Q \ to P} Q \ to P是等效的,并且声明的真实后果“8月13是我的生日“(缩写形式为{\ displaystyle P \ leftrightarrow Q} P \ leftrightarrow Q)。使用一个陈述来结束另一个并不是肯定结果的一个例子,但有些人误用了这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displaystyle P \ to Q} P \ to Q确实意味着它具有相反性,{\ displaystyle \ neg Q \ to \ neg P} \ neg Q \ to \ neg P,其中{\ displaystyle \ neg Q,\ neg P} {\ displaystyle \ neg Q,\ neg P}分别表示Q和P的否定。例如,声明“如果灯坏了,那么房间就会变暗”({\ displaystyle P \ to Q} P \ to Q)确实意味着它的对立性,“房间不是很暗,所以灯是没有破坏,“({\ displaystyle \ neg Q \ to \ neg P} \ neg Q \ to \ neg P)。

其他例子
例1

证明这种论证形式无效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真实前提的反例,但显然是错误的结论。例如:

如果比尔盖茨拥有诺克斯堡,那么比尔盖茨就很富有。
比尔盖茨很有钱。
因此,比尔盖茨拥有诺克斯堡。
拥有Fort Knox并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存在许多其他富裕方式。

然而,人们可以肯定地确认“如果有人不富裕”(非Q),那么“这个人不拥有Fort Knox”(非P)。这是第一个陈述的对立面,当且仅当原始陈述为真时,它必须是真的。

例2

这是另一个有用的,显然是错误的例子,但不需要熟悉比尔盖茨是谁以及诺克斯堡是什么:

如果动物是狗,那么它有四条腿。
我的猫有四条腿。
因此,我的猫是一只狗。
在这里,任何数量的其他前因(“如果动物是鹿......”,“如果动物是大象......”,“如果动物是驼鹿......”等,则立即直观。)可以产生结果(“然后它有四条腿”),并且假设有四条腿必须暗示动物是一只狗而没有别的东西是荒谬的。这作为教学实例是有用的,因为大多数人可以立即认识到所得到的结论必定是错误的(直观地说,猫不能是狗),因此达到它的方法必须是错误的。

例3

相同形式的参数有时看起来很容易令人信服,如下例所示:

如果布莱恩被抛到埃菲尔铁塔的顶端,他就会死了。
布莱恩死了。
因此,布莱恩被抛到埃菲尔铁塔的顶端。
被抛弃在埃菲尔铁塔顶部不是死亡的唯一原因,因为存在许多不同的死亡原因。

肯定结果通常用于合理化,因此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应对机制。

例4

在Catch-22中,[3]该牧师被审讯为“华盛顿欧文”/“欧文华盛顿”,他一直在阻挡大部分士兵的信件回家。 上校发现了这样一封信,但是牧师的名字已经签了。

“你可以读,但不是吗?” 上校讽刺地坚持下去。 “提交人签了名。”
“那是我的名字。”
“然后你写了。证明完毕”
在这种情况下,P是“牧师签署他自己的名字”,而''牧师的名字是'。 牧师的名字可能是写的,但他并不一定要写,因为上校错误地总结了。[3]

另见:
Appeal to consequences
Confusion of the inverse
Denying the antecedent
ELIZA effect
Fallacy of the single cause
Fallacy of the undistributed middle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Modus ponens
Modus tollens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Necessity and sufficiency

参考:
"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Fallacy Files. Fallacy Files. Retrieved 9 May 2013.
Damer, T. Edward (2001). "Confusion of a Necessary with a Sufficient Condition".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4th ed.). Wadsworth. p. 150.
Heller, Joseph (1994). Catch-22. Vintage. pp. 438, 8. ISBN 0-09-94773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4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