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 发表于 2020-7-12 00:02:02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如何和为什么“难得到”可能会影响你的愿望。

相互吸引——人们喜欢喜欢自己的人的倾向——可能会促进与利益目标建立关系。然而,立即回应另一个人的喜爱表情,可能不是吸引伴侣的最有效策略。事实上,那些太容易被吸引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更绝望的人,因此与那些不能马上表现出自己的浪漫兴趣的人相比,他们没有那么有价值和吸引力。

然而,在约会领域内,对于是否通过玩游戏来获得工作,人们几乎没有达成共识。为了吸引潜在的浪漫伴侣,一些人可能会引诱这些潜在的伴侣去追求他们,因为他们相信这样会增加他们表面上的吸引力。然而,另一些人却不愿意使用这个策略,因为他们担心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把未来的伴侣吓跑。

在我们最近的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将未来的浪漫伴侣视为难以激发的性欲,以及将这个人视为更有价值的伴侣是否解释了这种效应。具体来说,在三项研究中,参与者与另一性别的参与者进行互动,这一参与者实际上是一名同谋(研究团队的成员)。然后,参与者评估他们觉得搭档很难被找到的程度,他们对搭档伴侣价值的看法(例如,“我认为另一个参与者是有价值的伴侣”),以及他们与搭档进行各种性活动的欲望。

在研究1中,那些同意参与未来伴侣在线互动研究的参与者在网上创建了一个个人档案,他们上传自己的照片,并报告自己的住址、研究内容、爱好以及择偶的选择性。在此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从两种选择中选择一种,这两种选择最能代表他们选择伴侣的选择性:有选择性的或不那么选择性的。然后,参与者阅读其他参与者的资料。所有的参与者都阅读了相同的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参与者要求的相同信息(同盟者的居住城市、主要学习、爱好和选择性)。

一半的参与者看了一份说明同谋者在选择伴侣时很挑剔的资料,而另一半的参与者看了一个不那么挑剔的同谋者的资料。参与者随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伙进行交流。我们发现参与者与潜在合作伙伴互动的网上资料也显示出他们有选择性的在选择配偶(因此更难吸引)认为他们更加重视,因此更理想的合作伙伴,与参与者互动少选择性伙伴(因此更容易吸引)。

在第二项研究中,我们探究了另一个导致个体难以获得性伴侣的因素——投入精力追求他们——以及这种努力是否会激发更高的性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参与者被操纵在面对面的互动中施加(或不)真正的努力来吸引同谋者。特别是,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与另一个参与者(一个同谋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实验者指示参与者和同谋者讨论他们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喜好,并提出10个问题(例如,“你在多大程度上更喜欢亲密的娱乐而不是大众娱乐?”“你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抱着你的伴侣吗?”)。在10个问题中,同谋者对7个问题的偏好与被试者不同。

在“难以得到”的情况下,参与者被告知尝试解决他们的分歧。使用固定的脚本,同盟者逐渐让自己被参与者说服,并最终表示同意参与者的立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试图让参与者感到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去说服同谋者,并且他们的努力最终是成功的。

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参与者只被指示表达他们的偏好和解释他们的观点,而不试图解决分歧,这样参与者就不会觉得讨论涉及努力说服同谋者。研究结果重复并扩展了第一项研究的结果,结果显示,不仅是选择性,而且在追求伴侣上的努力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使潜在的伴侣被认为更有价值,更有性欲。

在研究3中,我们调查了难以获得的预期效应是否会推广到相对自发展开的在线互动中。此外,我们还研究了“难以得到”是否不仅会增加潜在伴侣的性吸引力,还会让他们在未来更努力地去见他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参与者们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与同谋者进行“互相了解”的交谈。在聊天结束时,我们让参与者给搭档留下最后一条信息。

我们通过计算每个信息中参与者对浪漫的兴趣和对未来互动的渴望的表达来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例如,赞美搭档,和他/她调情,邀请他/她约会。我们发现,与那些被认为很难得到的未来伴侣互动,不仅会提高这些人的择偶价值和吸引力,还会转化为对未来的具体投入。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证明了“难得到”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为成功的择偶奠定基础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从而促进了关系的形成。使用使未来伴侣难以获得的策略(例如,在选择配偶时表现出选择性)提高了他们的性吸引力,因为这是配偶价值的标志。具体来说,很难得到潜在伴侣值得追求的信号,因为他们有其他的配对选择,因此可以限制他们的可用性。

参考:
1. Berscheid, E., & Reis, H. T. (1998). Attraction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In D. T. Gilbert, S. T. Fiske, & G. Lindzey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 Vol. 2, pp. 193–281). New York: McGraw-Hill.
2. Jonason, P. K., & Li, N. P. (2013). Playing hard-to-get: Manipulating one's perceived availability as a mat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7, 458-469.
3. Birnbaum, G. E., Zholtack, K., & Reis, H. T. (in press). No pain, no gain: Perceived partner mate value mediates the desire-inducing effect of being hard-to-get during online and face-to-face encounter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Research Gat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